'+e.name+'
'+e.price+"
"}),t+=""),this.asideContentDom.innerHTML=this.asideContentDom.innerHTML+t,yicheUtils.initLazyLoad()},showToolBox:function(e){var t='2023年6月27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公告,宣布将召回部分国产极星2纯电动汽车。此次召回涉及生产日期在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6日期间的车辆,共计2辆。
此次召回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动系统。公告指出,由于制动控制模块的软件存在偏差,当车辆在“单踏板驾驶”模式下,不踩制动踏板且持续下坡滑行超过1分30秒时,车辆可能会失去制动功能,存在安全隐患。对此,极星方面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制动控制模块软件,以彻底消除这一风险。
回顾2024年,极星共进行了两次召回。去年3月,由于制动控制器软件问题可能导致制动助力失效或效能减弱,极星召回了1867辆国产极星4纯电动车型,主要通过OTA远程升级进行解决。同年12月,又有2辆国产极星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制动控制模块推杆安装扭矩不足,可能导致连接松动甚至制动失效而被召回,解决方式为线下检查并重新紧固。
根据极星官方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,其全球零售销量达到1.23万辆,同比增长76.5%,显示出在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。然而,聚焦中国市场,情况则大相径庭,甚至可以用“冰点”来形容。数据显示,2025年前四个月,极星品牌在华累计销量仅为225辆,月均不足60台。在全球最大且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,这一销量几乎微不足道,品牌存在感逐渐边缘化。
尽管本次极星2的召回仅涉及两辆车,数量有限,但对于深陷中国市场困境的极星品牌而言,其象征意义和潜在影响不容小觑。在品牌认知度不高、消费者信心脆弱的背景下,任何涉及核心安全部件的负面信息,都如同雪上加霜。这不仅会加剧市场对其产品可靠性的疑虑,进一步打击本已有限的潜在购买意愿,更尖锐地揭示了极星在中国市场的严重水土不服问题:从产品定义未能精准契合本土用户对空间、智能化和性价比的强烈需求,到软件迭代和问题响应速度滞后于市场节奏,再到对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的把握存在偏差。
对于极星而言,若想打破在中国市场“月销60台”的困境,仅依赖全球其他市场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。当前迫切需要的是一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面转型。成功的合资品牌,如大众和通用等,其新能源转型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:将研发和产品决策的重心实质性地向中国市场倾斜,打造真正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专属平台与智能化体验;产品定义必须紧密围绕本土用户的核心偏好;同时构建高效、敏捷的本土化供应链和服务体系。极星需要将“重视中国市场”从口号转化为贯穿研发、生产、营销、服务全链条的实际行动,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。
此次极星2的召回,虽然规模不大,却如同一面镜子,清晰地反映出这个北欧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。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,任何在本土化转型上的犹豫或执行不力,都可能导致其被永久边缘化甚至出局。极星必须争分夺秒,以中国市场为先,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变革,方能在这一全球最具决定性的战场上,重拾竞争力与市场份额,避免微弱的月销量最终成为其黯然离场的序曲。
标签: 极星 极星2 POLESTAR 2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